檀欒
成語(Idiom):檀欒
發音(Pronunciation):tán l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品德高尚,品質優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檀欒,是指檀木和欒木,兩種優質木材,用來比喻人的品質高尚,道德優良,具有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稱贊、贊美和褒獎他人的高尚品質和道德修養。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道德或者行為非常優秀,值得稱贊和敬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檀欒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中,原文是:“檀人寧信,其欒人也賢。”這里的“檀人”和“欒人”指的是兩個姓氏,分別代表了高尚的品德和優良的品質。后來,人們將“檀欒”用來比喻人的品質高尚,道德優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檀欒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德高尚,真是檀欒之人。
2. 她的道德修養非常好,是個真正的檀欒。
3. 他一直以來都是個檀欒之人,深受大家的敬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檀欒”與高尚品質和道德修養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成檀木和欒木,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品質和道德有關的成語,如“德高望重”、“品行端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我們學校的檀欒,他對學生非常關心。
2. 初中生:我爸爸是個檀欒,他總是幫助別人。
3. 高中生:我的朋友是個檀欒,他在學校里很受歡迎。
4. 大學生:我的導師是個檀欒,他對學術研究非常有貢獻。
5. 成年人:我媽媽是個檀欒,她一直在社區里做志愿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