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罔
成語(Idiom):侵罔
發音(Pronunciation):qīn w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侵占、侵犯,使人無所逃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侵罔是一個多音字成語,其中“侵”指侵占、侵犯,而“罔”指無所逃避。侵罔意味著侵占他人的權益或領地,使對方無法逃避或逃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侵罔常用于描述侵犯他人權益、侵占他人領地的行為。可以用于政治、法律、社會等領域,形容不公正的行為或對他人的不公平對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侵罔這個成語源于《左傳·宣公十年》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晉國的宣公為了擴張自己的領地,侵犯了鄰國齊國的領土。齊國的國君齊桓公得知后,派遣使者前去質問。宣公回答說:“我侵占你的領土,你又能怎樣?”齊桓公回答說:“我無法逃避你的侵犯,但我可以記住你的行為。”這個故事成為了侵罔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侵罔”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侵”為動詞,表示侵犯、侵占;“罔”為動詞,表示無所逃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侵罔了我的權益,我決不會放過他。
2. 這家公司侵罔了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
3. 我們不能容忍任何人侵罔我們的領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成語“侵罔”。可以想象一個侵犯者正在罔住他人的逃避之路,形成了“侵罔”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侵占”、“侵犯”、“領地”等,以擴展對相關主題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別人侵罔我的玩具,我會告訴老師。”
2. 初中生:“侵罔他人的隱私是不道德的行為。”
3. 高中生:“政府應該嚴厲打擊侵罔知識產權的行為。”
4. 大學生:“公司不能侵罔消費者的權益,應該誠信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