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剗
成語(Idiom):刮剗
發音(Pronunciation):guā sh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尖銳刻薄,傷人自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刮剗是由兩個動詞組成的成語,刮指刮削、刮割,剗指割傷、割破。這個成語形容人的言辭尖銳刻薄,像刮削或割傷一樣傷害他人的自尊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辭尖刻、傷人自尊的情況,特別是在爭論、批評或爭斗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種情境,例如社交場合、工作環境、學校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刻意》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因為嘲笑別人而被咒詛,他的舌頭變成了刀刃,每次說話都會刮割別人。這個故事形象地描繪了刮剗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辭刻薄,總是刮剗別人的自尊心。
2. 在辯論中,切勿使用刮剗的言辭,要尊重對方的觀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刮剗”這個成語與割傷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的舌頭變成刀刃,每次說話都會割傷別人,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言辭相關的成語,如“鋒芒畢露”、“言辭激烈”等,來擴展對言辭表達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說的話像刮剗一樣,讓我很傷心。
2. 初中生:她的評論總是刮剗別人,沒有人喜歡她。
3. 高中生:在辯論比賽中,我們要注意避免使用刮剗的言辭,保持理性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