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肅
成語(Idiom):畏肅(wèi sù)
發音(Pronunciation):wèi s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畏懼莊重肅穆的氛圍或場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畏肅指對莊重、肅穆的氣氛或場合感到敬畏和懼怕。它強調了人們對莊重場合的恭敬和敬畏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在莊重的場合中,人們感到恭敬、敬畏,不敢有絲毫輕慢的態度。比如在參加重要會議、祭祀儀式、莊嚴的宴會、紀念活動等場合,我們應該表現出畏肅之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畏肅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朝宋時期。據說,當時有一次,宋文帝在舉行宴會時,官員們都非常恭敬、嚴肅地坐著,沒有人敢有絲毫輕慢的態度。這種莊重肅穆的氛圍讓宋文帝非常滿意,他贊賞官員們的畏肅之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畏肅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畏”表示敬畏、懼怕,第二個字“肅”表示莊重、肅穆。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表示敬畏莊重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祭拜祖先的儀式上,大家都表現出畏肅的態度。
2. 參加重要會議時,我們應該保持畏肅的心態,不敢有絲毫輕慢。
3. 面對莊嚴的場合,他總是能夠表現出畏肅的態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畏肅”這個成語:
1. 聯想記憶法:將“畏”字聯想為害怕、懼怕的意思,將“肅”字聯想為莊重、肅穆的意思。將這兩個意思聯想在一起,形成對莊重肅穆氛圍的敬畏和懼怕之情。
2. 反義記憶法:將“畏肅”與相反的意思進行對比記憶。例如,將“畏肅”與“輕慢”進行對比,幫助記憶“畏肅”表示對莊重場合的敬畏,而不敢有絲毫輕慢的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畏肅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之相關的成語,如“肅然起敬”、“莊重肅穆”等。通過學習這些成語,可以豐富你的詞匯量,提高你的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參觀博物館時,我們要表現出畏肅的態度,不可以亂跑亂鬧。
2. 初中生:參加升旗儀式時,大家都應該保持畏肅的心態,不敢有絲毫不敬之意。
3. 高中生:面對重要考試,我們應該對待畏肅,認真備考,不敢有絲毫懈怠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