脅盾
成語(Idiom):脅盾
發音(Pronunciation):xié d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武力或威脅來達到保護自己或他人的目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脅盾是由“脅”和“盾”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脅指威脅,盾指盾牌。脅盾的基本含義是指用武力或威脅來保護自己或他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了在面臨危險時,通過威脅或使用武力來保護自己或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脅盾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組織在面臨危險時,采取強硬手段來保護自己或他人。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國家在面臨外部威脅時,采取強硬立場進行保護。同時,脅盾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在面臨困境時,采取強硬手段來保護自己或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脅盾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年》中,原文是:“脅盾以行。”故事發生在公元前594年,魯國宣公面臨著來自其他國家的威脅。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宣公采取了威脅和武力的手段,以保護魯國的利益。后來,這個成語就成為了形容用武力或威脅來保護自己或他人的手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脅盾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脅”是動詞,表示威脅;“盾”是名詞,表示盾牌。脅盾的結構簡單明了,容易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國際關系中,有時候需要采取脅盾的立場來保護自己的利益。
2. 他用脅盾的方式保護了自己的家人免受傷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脅盾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手持一面盾牌,用它來保護自己或他人,同時用威脅的方式來達到保護的目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脅盾相關的成語,例如“脅從”、“以權脅侯”等,來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成語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用脅盾的方式保護了自己的朋友免受欺凌。
2. 初中生:國家需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被他國的脅盾所影響。
3. 高中生:政府在處理國際關系時,需要靈活運用脅盾的手段來保護國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