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諜
基本解釋
指帶有機密性的通知。《中國近代反帝反封建歌謠選·捻軍民歌》:“七月十五發號諜,八月十八裝大旗。”
成語(Idiom):號諜(hào dié)
發音(Pronunciation):hào d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秘密潛伏的間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號,暗號;諜,間諜。號諜指秘密潛伏的間諜,主要用來形容隱藏在敵方內部的間諜,暗中收集情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某人秘密潛伏在敵對方的內部,獲取情報或執行任務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號諜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中。當時,晉國的國君驪姬受到了其他國家的威脅,為了保護晉國的利益,驪姬決定派遣間諜潛伏到敵國內部,收集情報。這個故事成為了號諜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號諜是一個由兩個單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們隊伍中的號諜,負責搜集敵方的情報。
2. 這個間諜已經成功地混入了敵方的內部,成為了一名號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號諜”這個成語與秘密搜集情報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一個間諜潛伏在敵方內部,通過暗號收集情報的情景,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間諜相關的成語,如“臥底”、“秘密任務”等,進一步擴展對間諜活動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看間諜小說,里面的號諜總是充滿神秘感。
2. 初中生:在歷史課上,我們學到了很多關于二戰時期的號諜活動。
3. 高中生:他的父親曾經是一名號諜,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
4. 大學生:在國際關系學的課上,我們討論了號諜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