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征
基本解釋
◎ 從征 cóngzhēng
[go on an expedition] 跟隨軍隊出征
英文翻譯
1.(隨軍出征) go on an expedition; go out to battle
詳細解釋
隨軍出征。《后漢書·竇憲傳》:“於是大開倉府,勞賜士吏,其所將諸部二千石子弟從征者,悉除太子舍人。” 南朝 陳 張正見 《度關山》詩:“關山度曉月,劍客遠從征。” 明 徐渭 《雌木蘭》第一出:“俺們也是從征的。”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馬壯節公》:“﹝ 馬銓 ﹞洊至 四川 提督,從征 金川 。”
從徵:應征;應召。《漢書·燕剌王劉旦傳》:“非教士不得從徵。”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士不素習不得應召。”
成語(Idiom):從征(cóng zhēng)
發音(Pronunciation):cóng zh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出征、出兵或參軍打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從征是一個動詞短語,由“從”和“征”兩個字組成。從字面上理解,從征意味著參加軍隊出征或執行戰爭任務。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積極參與戰爭或行動,表達了勇敢、決心和奮斗的意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從征這個成語常常用來描述一個人勇敢地參加戰爭、行動或追求目標的情景。它可以用在軍事、歷史、文學等領域,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積極奮斗的精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從征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的一句話:“從征以來,破三秦,降七縣,收六萬戶。”這句話描述了項羽率領大軍出征,攻下了三秦地區,降服了七個縣,收復了六萬戶人家。從此以后,從征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參加戰爭或執行任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從征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從”表示跟隨、參與,而“征”表示出征、打仗。這個成語的結構簡單明了,易于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毅然決然地從征,為了國家的安全而奮斗。
2. 在這次考試中,他從征了,積極備考,最終取得了好成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從征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勇敢的士兵,毅然決然地跟隨軍隊出征,為了國家的安全而奮斗。將這個形象與從征這個成語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和理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從征這個成語,還有一些類似的成語可以進行學習和比較,如從軍、從政、從良等。通過比較這些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可以加深對從征這個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長大了要從征,保衛祖國。
2. 初中生:他從征了,參加了學校的科技比賽。
3. 高中生:我希望能從征,為國家做出貢獻。
4. 大學生:他從征了,去了農村支教,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們。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們要勇敢從征,積極應對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