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禬子
基本解釋
亦作“ 二會子 ”。宗教名。舊時流行于 淮南 地區。 宋 陸游 《條對狀》:“惟是妖幻邪人,平時誑惑良民,結連素定,待時而發,則其為害,未易可測。伏緣此色人處處皆有, 淮南 謂之二禬子,兩 浙 謂之牟尼教, 江東 謂之四果。”《宣和遺事》前集:“天子見了道:‘這和尚必是南方二會子左道術,使此妖法諕朕。’”
成語(Idiom):二禬子
發音(Pronunciation):èr chuán z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不端正,不守規矩,沒有教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二禬子是由“二”和“禬子”組成的。在古代,禬子是指一種用來祭祀神靈的器物,具有神圣的意義。而“二”則表示不好、不吉利的意思。二禬子的含義是指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不端正,不守規矩,沒有教養。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行不好,不受人尊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現代生活中,我們可以用二禬子來形容那些言行不端正、不守規矩、沒有教養的人。比如,一個不守紀律的學生、一個不尊重他人的人、一個不守法律的人,都可以稱為二禬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二禬子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具體的故事。它是由民間口頭語言逐漸形成的,用來形容那些品行不好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二禬子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二”表示不好、不吉利的意思,“禬子”則表示祭祀神靈的器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學生不守紀律,經常遲到早退,真是個二禬子。
2. 他對長輩毫無尊重,真是個二禬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二禬子”與一個不守規矩、沒有教養的人形象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人在祭祀神靈的時候,他的言行舉止不端正,沒有敬意,這樣就可以記住二禬子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三緘其口”、“一無是處”等來擴展詞匯量,并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和語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守規矩,老師說他是個二禬子。
2. 初中生:班上有個同學經常遲到不做作業,真是個二禬子。
3. 高中生:他不尊重老師,總是擾亂課堂秩序,真是個二禬子。
4. 大學生:他在公共場合亂扔垃圾,真是個二禬子。
5. 成年人:他對待他人不尊重,真是個二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