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樽
成語(Idiom):獸樽
發(fā)音(Pronunciation):shòu z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才浪費或不被重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獸樽,古代用于盛放美酒的器皿,形狀像獸的軀干。成語中的“獸樽”比喻有才能、有本領的人被冷落或不被重用,導致才華被浪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該成語常用于描述人才被埋沒的情況,尤其是在組織或社會中,有能力的人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機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有才華的年輕人因為沒有得到重用而感到沮喪。他用了一個獸樽來比喻自己的處境,形象地表達了才能被浪費的無奈和悲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獸樽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獸”和“樽”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年輕的科學家因為缺乏機會和平臺,一直被放在獸樽中。
2. 他們不應該讓這位有才華的藝術家淪落為獸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獸樽中裝滿了被冷落的人才,形象地表示才能被浪費的情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文化中對于人才重用和培養(yǎng)的觀念,以及如何避免才能被浪費的情況發(fā)生。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級的獸樽,老師應該給他更多的機會。
初中生:這個有才華的學生卻被冷落在獸樽中,真是可惜。
高中生:我們應該重視每一個有潛力的年輕人,不讓他們成為獸樽。
大學生:在現實社會中,很多有才華的人卻被埋沒在獸樽之中,這是一個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