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阘
基本解釋
1.亦作"冗阘"。
2.松散拖沓。
成語(Idiom):冗阘
發音(Pronunciation):róng t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冗長、繁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冗阘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冗指多余,阘指煩瑣。冗阘形容言辭冗長、繁瑣,缺乏簡練和精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冗阘一詞常用于批評文風、演講或寫作中的冗長、啰嗦,以及不簡潔、不精確的表達方式。可以用來指責某人的文字或言辭冗長無聊,也可以用來自嘲自己的表達方式過于啰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冗阘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五年》中,原文是“冗阘之言”。在古代,冗阘一詞主要用來批評文風過于冗長、繁瑣,缺乏簡練和精確。后來,冗阘逐漸演變成用來形容言辭冗長、啰嗦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太冗阘了,聽得我都快睡著了。
2. 這篇文章寫得太冗阘,根本看不下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冗阘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說話時冗長、啰嗦的樣子,或者想象一篇文章寫得非常冗長、繁瑣,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冗阘意思相近的成語,如“冗長慢條斯理”、“冗長無聊”等,以擴展對冗阘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的話好冗阘,我都不想聽了。
2. 小學生:這篇作文寫得太冗阘了,老師會不會批評我?
3. 初中生:我不喜歡讀這本小說,作者的描寫太冗阘了。
4. 高中生:政府文件的語言太冗阘,看得我頭都大了。
5. 大學生:這個演講太冗阘了,講了半天都沒有重點。
以上是關于成語“冗阘”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