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枉
基本解釋
冤屈。 元 費唐臣 《貶黃州》第一折:“大人此行,天下共知虧枉,青天可鑒,不久還朝重用也。” 明 張居正 《乞鑒別忠邪以定國是疏》:“況此乃非時考察,事起倉卒。恐一時廉訪未真,或有虧枉,但取其罪狀顯著、人所共知者,量行黜降足矣。”
成語(Idiom):虧枉
發音(Pronunciation):kuī w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受到不公平待遇;受到冤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虧枉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受到不公平待遇或冤枉的情況。它表示某個人或事物因為各種原因而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或冤枉的待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虧枉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某個人或事物受到不公正對待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被冤枉的人,或者某個事物未能得到應有的待遇,被冷落或被忽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田常被冤枉的故事。田常被人陷害,被迫離開了齊國,最后流亡到了晉國。他在晉國受到了熱情的接待和尊重,晉國君主晉文公還為他舉辦了盛大的宴會。這個故事成為了“虧枉”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虧枉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虧”是動詞,表示受到損失;第二個字“枉”是形容詞,表示冤枉。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保護他人的利益,自己卻受到了虧枉。
2. 這個員工一直默默工作,卻總是被虧枉。
3. 這個項目的貢獻被忽視了,真是太虧枉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虧枉”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被不公平的對待,感到非常委屈和冤枉,這樣就可以將“虧枉”與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情景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虧枉”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受冤枉”、“受委屈”、“受到不公平待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把我的作業當成別人的了,我覺得很虧枉。
2. 初中生:我們班級的勞動委員每天都很辛苦,但是總是被虧枉。
3. 高中生:學校選拔運動員的時候,我覺得自己被虧枉了,明明比別人強卻沒有被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