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經
基本解釋
國家的常法。 唐 韓愈 《魏博節度觀察使沂國公先廟碑銘》:“提壃籍戶,來復邦經。” 宋 蘇舜欽 《論宣借宅事》:“今茲醫卜庸流,濫有求請,煩瀆天聽,侵亂邦經。” 明 方孝孺 《慎思堂銘》:“昭揚大猷,樹之邦經。”
成語(Idiom):邦經
發音(Pronunciation):bāng j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的經濟狀況或經濟運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邦經一詞由“邦”和“經”兩個字組成。“邦”指的是一個國家,而“經”則指的是經濟。邦經表示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或經濟運作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邦經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或者評價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它可以用于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的討論和分析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周禮·春官·大宗伯》:“邦有道,財用足;邦無道,財用不足。”這句話意味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與國家的道德和治理有著密切的關系。后來,人們將這句話簡化為“邦經”,用來形容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邦經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的邦經正在快速發展。
2. 他們通過改革提高了邦經的水平。
3. 那個國家的邦經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邦經”聯想為“國家的經濟”。可以想象一個國家像一個大船,而經濟就是推動這艘船前進的動力。記住“邦經”的意思就好像記住了這艘船的航行狀況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經濟詞匯和成語,了解不同國家的經濟體系和經濟發展狀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小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將來可以幫助國家改善邦經。
- 初中生:政府應該采取措施來促進邦經的發展。
- 高中生:那個國家的邦經受到了全球經濟危機的沖擊。
- 大學生:通過創新和改革,我們可以提高國家的邦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