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兢
基本解釋
《詩·小雅·小宛》:“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后以“冰兢”表示恐懼、謹慎之意。兢,亦作表示恐懼、謹慎之意。兢,亦作“競”。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正統辯》:“故臣 維禎 敢痛排浮議,力建公言,挈大 宋 之編年,包 遼 金 之記載,置之上所。用成一代可鑒之書,傳之將來;永示萬世不刊之典,冐干天聽,深懼冰競,下情無任瞻天望闕激切屏營之至。” 明 陸采 《懷香記·赴約驚回》:“竊效鷺鷥行,兩眼生花,身如酩酊。畏懼切冰兢,料應難去成歡慶。” 明 高攀龍 《與楊大洪書》:“ 攀龍 遭此世界,甚得便宜,何者?一味株守,乃安樂法;一味冰兢,乃補救法。二法足以卒歲矣。”
成語(Idiom):冰兢 (bīng jīng)
發音(Pronunciation):bīng j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害怕,心里非常緊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冰,冰冷;兢,害怕。形容人非常害怕,心里非常緊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人在緊張、害怕的情況下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王恢傳》:“又有太守冰兢,恢謂之曰:‘君以忠信而為官,官以忠信而為國,不忠信,國何以立?’遂釋而去。”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王恢對太守的勸誡,意思是在擔任官職時要忠誠守信,否則國家將無法立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考試前,他緊張得冰兢。
2. 看到老板生氣,小明頓時冰兢起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冰兢”聯想為在冰天雪地中光著腳丫走路,非常害怕和緊張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害怕、緊張相關的成語,如“膽戰心驚”、“驚弓之鳥”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看到大狗追過來,小明嚇得冰兢。
2. 初中生:站在講臺上發言,我感到冰兢,但還是鼓起勇氣說了出來。
3. 高中生:參加面試時,她心里冰兢,但還是盡力表現自己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