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缞從戎
成語(Idiom):墨缞從戎
發音(Pronunciation):mò cuì cóng r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學者或文人放下文筆,投身軍旅,參加戰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墨,指文人的墨汁;缞,指文人的衣服;從戎,指投身軍旅。墨缞從戎意味著學者或文人放下文筆,放棄平靜的生活,投身軍旅,參加戰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文人或學者在國家需要時,毅然放棄文藝創作,投身戰爭。也可以用來形容有才華的人放棄原本的職業,轉行從事其他工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藝文志》中有一則記載,東漢末年,當時的著名文人曹操因為亂世戰亂,毅然放下文筆,率領文人從事軍事。后來,曹操成為了東漢末年的一位重要軍事家和政治家。墨缞從戎這個成語就是形容曹操這一壯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墨缞從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他毅然墨缞從戎,放棄了原本的文學事業。
2. 這位才華橫溢的畫家墨缞從戎,成為了一位優秀的軍事指揮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墨缞從戎”這個成語與曹操的故事聯系起來,想象曹操放下文筆,穿上戎裝,投身戰爭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曹操的歷史背景和他在東漢末年的重要地位,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文武雙全”、“文韜武略”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曹操是一個學者,后來他墨缞從戎,成為了一位軍事家。
2. 初中生:在歷史課上學到,曹操是一個有才華的文人,但他在亂世中墨缞從戎,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
3. 高中生:曹操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人之一,但他在亂世中墨缞從戎,成為了一位杰出的軍事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