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書
基本解釋
曲藝的一種。由一人自擊鼓、板演唱,一至數(shù)人用三弦等樂器伴奏。唱詞多采用民間流傳的歷史故事等,用韻文編成。一般認為 清 初形成于 山東 、 河北 的農(nóng)村。主要流行于北方,兼及 長江 和 珠江 流域的部分地區(qū)。因地區(qū)、方言和曲調(diào)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如京韻大鼓、樂亭大鼓、東北大鼓、山東大鼓、湖北大鼓、廣西大鼓等,總稱為大鼓書,簡稱大鼓。
成語(Idiom):大鼓書
發(fā)音(Pronunciation):dà gǔ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文采動人、引人入勝的文章或演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鼓書是指大鼓戲中的表演形式,通過擊打大鼓并配以念詞,將故事情節(jié)或文章內(nèi)容進行傳達。這個成語借用了大鼓書的形式,比喻文章或演講引人入勝,文采動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鼓書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文章、演講、故事等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表達方式。可以用來夸獎別人的文筆好,講話有趣,或者形容一篇文章寫得非常出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鼓書起源于中國戲曲中的一種表演形式,是一種傳統(tǒng)的說唱藝術(shù)。大鼓戲中,演員擊打大鼓并配以念詞,通過聲音和動作來表演故事情節(jié)。這種表演形式受到觀眾的喜愛,因為它能夠生動地傳達故事的情節(jié)和情感,引起觀眾的共鳴。因此,人們將這種生動有趣的表演形式借用到了成語中,用來形容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章或演講。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大鼓”和“書”兩個詞組成,表示文章或演講具有生動有趣的特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像是一場大鼓書,引得全場掌聲雷動。
2. 這篇文章寫得真是大鼓書,讓人讀后久久不能忘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大鼓戲中演員擊打大鼓的形象與生動有趣的文章或演講聯(lián)系起來,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更多關(guān)于中國戲曲中的表演形式,如大鼓戲、京劇等。
2. 閱讀一些優(yōu)秀的文章或演講,學(xué)習(xí)如何寫作和演講能夠吸引讀者或聽眾。
3. 學(xué)習(xí)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鼓舞人心”、“引人入勝”等,以擴展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老師講的故事像是一場大鼓書,我們都聚精會神地聽著。
2. 初中生:這篇小說寫得太好了,簡直就是一部大鼓書。
3. 高中生:他的演講真是一場精彩的大鼓書,讓我深受啟發(fā)。
4. 大學(xué)生:這篇論文的邏輯結(jié)構(gòu)和文采都很出色,可以說是一篇大鼓書級別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