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鐙
成語(Idiom):截鐙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d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智謀和計策截斷敵人的補給線,使其無法繼續戰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截鐙源自古代戰爭中的一種戰術。鐙是馬鐙,也就是馬鞍上踏腳的部分。戰爭中,敵人的補給線是維持軍隊運轉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夠截斷敵人的補給線,就能迫使敵人無法繼續戰斗。因此,“截鐙”這個成語就比喻用智謀和計策截斷敵人的補給線,使其無法繼續戰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通過巧妙的手段阻止對方繼續發展或行動的情況。比如,截斷對方的資金來源,使其無法繼續擴張;截斷對方的合作伙伴,使其無法繼續進行合作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截鐙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戰國時期的趙國和齊國之間的一場戰爭。當時,趙國的將軍魏冉在與齊國作戰時,采用了一個巧妙的戰術。他派出了一支小部隊,假裝要突襲齊國的后方,引誘了齊國的主力軍追擊。而在齊軍追擊的過程中,魏冉又派出了另一支大軍,截斷了齊軍的補給線,使其無法繼續戰斗。這一計策最終使得趙國取得了勝利。后來,人們就用“截鐙”來形容用智謀和計策截斷敵人的補給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截鐙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截”和名詞“鐙”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用各種手段截斷了對手的補給線,使其無法繼續擴張。
2. 這個團隊通過截斷合作伙伴的資金來源,迫使其無法繼續進行合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截鐙”這個成語與戰爭中的截斷敵人補給線的戰術聯系起來,形象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斷線風箏”、“斷臂之交”,了解更多關于用智謀和計策截斷對方行動或關系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用聰明的辦法截斷了對方的路線,贏得了比賽。
2. 初中生:這個國家通過截斷敵人的補給線,迫使其無法繼續戰斗。
3. 高中生:這個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截斷了競爭對手的市場渠道,取得了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