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痼
成語(Idiom):滯痼
發音(Pronunciation):zhì g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停滯不前,難以發展或解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滯痼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滯的意思是停滯、不流動,痼的意思是困頓、不順利。合在一起表示事物陷入困境,發展受阻,無法順利進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滯痼常用于描述個人、組織或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阻礙和困難,無法順利前進或解決問題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經濟、科技、學術、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困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滯痼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故事中,昭公是一個國君,他在位期間,國家發展停滯不前,無法取得進展。于是,他向智者子產請教如何解決困境,子產告訴他:“雍齒有言曰:‘痼疾之疾,不可不察也。’”意思是說,對于困境的產生和發展,不可忽視。昭公聽后深思熟慮,最終成功解決了國家發展的困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滯痼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形容詞性的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項目一直在滯痼狀態,我們需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 他的事業一直在滯痼不前,需要做出一些改變才能有所突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滯痼記憶為“滯流不順”,形象地表示事物停滯不流動,難以發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滯痼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例如滯銷、滯納、滯留等,了解它們的意義和使用場景,豐富自己的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覺得我的畫畫水平一直在滯痼狀態,需要多多練習才能進步。
2. 初中生:學習英語的時候,我發現我的口語一直在滯痼狀態,需要多參加口語練習才能提高。
3. 高中生:我的學習成績一直在滯痼狀態,我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來突破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