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牓
成語(Idiom):鐵牓
發音(Pronunciation):tiě b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堅硬、牢固、不可動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鐵牓,意為鐵打的柵欄。比喻堅固、牢不可破或人的意志堅定不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意志堅定、決心堅定,或者形容事物堅固、不可動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的宰相魏征,他在官場上有著非常高的聲望,因為他一直堅守正道,不為權勢所動。有一次,魏征在皇帝面前堅決反對一個不公正的政策,他用“鐵牓”來形容自己的意志堅定不移,不為任何人或事所動搖。從此,這個成語就流傳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鐵牓由兩個字組成,都是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鐵牓的人,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不會動搖。
2. 這道墻是用鐵牓建造的,非常堅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鐵牓”形象化為一道堅固的鐵柵欄,用來保護內心的堅定和不動搖的信念。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意思的成語,如“堅如磐石”、“鐵案如山”等,來擴展對堅定和固執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6-12歲):我的爸爸是一個鐵牓的人,他從不輕易改變自己的決定。
初中生(13-15歲):她是一個鐵牓的學生,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能堅持下去。
高中生(16-18歲):歷史上有很多鐵牓的英雄,他們為了正義和自由不惜犧牲一切。
大學生及以上:在創業的道路上,我們需要保持鐵牓般的決心和毅力,才能克服各種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