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宿
基本解釋
[釋義]
(名)人或事物的最終的著落。
[構成]
偏正式:歸(宿
[例句]
她的母親希望她有個好歸宿。(作賓語)
近義詞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結局) a home to return to
詳細解釋
◎ 歸宿 guīsù
[goal;home one finally returns to] 人或事物的最終著落;結局
正如馬克思改造過的政治經濟學向我們指明了人類社會的必然歸宿。——《論學習共產主義》
(1).指歸,意向所歸。《荀子·非十二子》:“終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則倜然無所歸宿。” 宋 秦觀 《韓愈論》:“別白黑陰陽,要其歸宿,決其嫌疑,此論事之文,如 蘇秦 、 張儀 之所作是也。” 清 龔自珍 《語錄》:“凡 老 氏之歸宿有五:曰求則得;曰有罪免死;曰生;曰取天下;曰莫與爭。”
(2).止宿。《淮南子·本經訓》:“民之專室,蓬廬無所歸宿。” 宋 秦觀 《汝水漲溢說》:“大陂既廢,水無所歸宿,則自然散漫為害。”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抽腸》:“日既暮,踟躇曠野,無所歸宿。”
(3).結果,結局;最終著落。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六:“這倒也是個人英雄主義的一種歸宿。”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五章:“這是我最后的歸宿--光榮地死。”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一章:“他們對 白英子 這個失去家庭的孤兒,有了這樣的歸宿,尤其感到歡慰。”
成語(Idiom):歸宿(guī sù)
發音(Pronunciation):guī s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或事物最終歸屬的地方或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歸宿是一個多義詞,可以表示一個人或事物的落腳點、歸屬地、最終歸宿的地方。它強調了一個人或事物最終歸屬的狀態和位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歸宿常用于描述一個人或事物找到了自己的歸屬地或狀態,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沒有找到自己的歸宿而感到迷茫和無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歸宿一詞最早見于《莊子·逍遙游》:“人生在世,各有所歸宿。”這句話意味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歸宿,即自己的歸屬地或狀態。后來,這個詞被引申為一個人或事物最終歸屬的地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歸宿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感到非常滿足。
2. 這座城市成為了他們旅行的歸宿。
3.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他不知道自己的歸宿在哪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歸宿與“歸屬”聯系起來記憶。歸宿表示一個人或事物最終歸屬的地方,所以可以將“歸宿”理解為“歸屬”的結果。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文章或者參與討論來深入理解歸宿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就是我的歸宿,我最喜歡回家。
2. 初中生:朋友是我心靈的歸宿,他們能理解我。
3. 高中生:大學是我未來的歸宿,我希望能夠進入一所好大學。
4. 大學生:工作是我畢業后的歸宿,我希望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5. 成年人:家庭是我心靈的歸宿,我在家里感到最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