簀牀
成語(Idiom):簀牀(zé chuáng)
發音(Pronunciation):zé chu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坐臥不安、心神不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簀是指床上的褥子,牀是指床。簀牀合在一起形容一個人坐臥不安,心神不寧,無法得到安寧和舒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般用來形容內心焦慮、不安定的狀態,尤其是指心神不寧、無法入睡的情況。可以用于形容考試前的緊張、面試時的不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簀牀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王敦傳》中,故事發生在晉朝時期。王敦是晉朝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軍事將領,他在擔任丞相期間,為了保護自己的地位,經常心神不寧、坐立不安。這種內心的焦慮和不安定被形容為簀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形容床上的褥子和床,合在一起表示心神不寧、坐臥不安的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考試前夜,小明心情如簀牀,無法入睡。
2. 面對重要的決策,他坐立不安,心神如簀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簀牀想象成一個人坐在床上,焦慮不安,坐立不安的樣子。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簀牀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簀軸(形容心神不定)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考試前夜,我心情如簀牀,一直翻來覆去睡不著。
2. 初中生:面對升學壓力,我感到心神如簀牀,無法安心學習。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臨近,我坐立不安,心情如簀牀,怕自己的努力不夠。
4. 大學生:面對就業壓力,我心神不寧,坐臥不安,感覺自己像簀牀上的螞蟻一樣忙碌。
5. 成年人:工作壓力大,家庭瑣事纏身,我常常感到心神如簀牀,無法得到真正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