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明公正義
發音(Pronunciation):míng gōng zhèng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公正無私、明察秋毫的正義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明公正義一詞由“明公”和“正義”組成。其中,“明公”指公正無私、明察秋毫的官員或人物,“正義”指合乎道義、公平公正的行為。整個成語強調了公正無私、明察秋毫的正義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一個人在處理事務時公正無私、明察秋毫,不偏不倚,秉公辦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韓信陳涉世家》中記載了一個故事。當時,韓信在陳涉起義時,遇到了一個貪官。為了懲罰這個貪官,韓信特地設下了一個圈套,讓他自己暴露了罪行。在眾人面前,韓信公正無私地審判了這個貪官,得到了大家的稱贊。這個故事成為了“明公正義”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明公”和“正義”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法官在審判過程中表現得明公正義,公正無私。
2. 他在公司的工作中一直秉持著明公正義的原則,贏得了同事們的尊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明公正義”與“公正無私、明察秋毫”的含義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可以想象一個明亮的太陽(明),照耀在一個公平公正的天平(公)上,秋天的毛發(秋毫)被太陽照亮,象征著明察秋毫的能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官員選拔制度,了解他們在處理案件時的標準和要求,以及古代的正義觀念和道德倫理。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在考試時是明公正義的,不會偏袒任何一個學生。
2. 初中生:我希望能成為一個明公正義的人,為社會做出貢獻。
3. 高中生:在面對誘惑時,我們應該堅守明公正義的原則,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