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暨
基本解釋
(1).不與。《書·盤庚中》:“曷不暨朕幼孫有比,故有爽德。” 蔡沉 集傳:“汝何不與朕幼小之孫同遷乎?故汝有失德。”
(2).不至。《國語·周語中》:“若七德離判,民乃攜貳,各以利退,上求不暨,是其外利也。” 韋昭 注:“暨,至也。”
成語(Idiom):不暨
發音(Pronunciation):bù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相及;沒有關系;不相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暨是一個四字成語,由“不”和“暨”兩個字組成。暨字原指河流匯合,引申為相遇、接觸,表示兩者之間沒有關聯或關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暨常用于表達兩個事物之間沒有關系或不相關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兩個人或兩個事件之間沒有聯系,也可以用來表示某個人或某個事物與當前討論的話題無關。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否定句中,強調兩者之間的無關聯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論語·公冶長》一章。公冶長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曾經問孔子:“君子不器。”孔子回答:“君子不暨。”這里的“不暨”就是指君子和器物之間沒有關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字成語,由“不”和“暨”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的工作內容不暨,所以不需要互相干涉。
2. 這個問題與你的研究方向不暨,你不需要過多關注。
3. 他們倆的意見不暨,所以無法達成一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暨”拆分成兩個部分,分別記憶。其中,“不”表示否定,沒有的意思;“暨”可以聯想為河流匯合的意思。結合起來,不暨表示沒有關系、沒有聯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關系、聯系相關的成語,如“沆瀣一氣”、“扯皮”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和小明的玩具不暨,我們不需要互相分享。
2. 小學生:這個問題和我剛學的知識不暨,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3. 初中生:我和那個同學的興趣愛好不暨,我們很少交流。
4. 高中生:我的志向和我的朋友們的不暨,我們選擇了不同的大學專業。
希望這個關于“不暨”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