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下薪
成語(Idiom):爨下薪 (cuàn xià xīn)
發音(Pronunciation):cuàn xià x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火上加柴,引申為做壞事,自取滅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爨下薪”源自《戰國策·齊策四》:“爨之下,猶有余焉?!膘?,指烹飪食物的方法,下薪,指放柴火。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在火上加柴,引申為做壞事,自取滅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做了錯誤或危險的事情,最終自食其果的情況??梢杂糜诟鞣N口語和書面語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的起源并沒有確切的記載,但可以想象,火上加柴的行為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熟知的事情。這個成語的含義也是從這個行為中引申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詞組成,分別是“爨”和“下薪”。其中,“爨”是動詞,表示烹飪食物的方法;“下薪”是動詞短語,表示放柴火。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做壞事,最后爨下薪,被警察抓了。
2. 不要貪圖一時的快樂,否則你會爨下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爨下薪”與火上加柴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在火上加柴會導致火勢更大,最終自己也會受到傷害。可以通過這個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爨下薪”意思相近或相反的成語,如“自掘墳墓”、“自食其果”等。同時,也可以了解相關的故事和典故,以加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偷了同學的鋼筆,結果被老師發現了,真是爨下薪??!
2. 初中生:我知道他在考試時作弊,但是我沒有告訴老師,他自己爨下薪,考試不及格了。
3. 高中生:他為了錢不擇手段,最后爨下薪,被警察抓了起來。
4. 大學生:他不聽勸告,繼續賭博,最后爨下薪,一貧如洗。
5. 成年人:他貪污了公款,最后爨下薪,被開除出公職。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