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狀
成語(Idiom):招狀
發音(Pronunciation):zhāo zhu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招狀是指法院或官府發出的傳票或訴狀,也可指被告傳喚到法庭接受審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招狀一詞的字面意思是“招呼的狀況”,指的是法院或官府向被告發出的傳票或訴狀。招狀是司法機關通知被告出庭應訴的法律文書,代表了法律程序的開始,也意味著被告需要面對法律的審判和責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招狀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被告接到法院傳票或訴狀的情景。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因違法或犯罪行為而被告上法庭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比喻某人面對困難或挑戰時無法逃避的局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招狀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在古代,法院或官府為了傳喚被告出庭應訴,會發出一份正式的文書,即招狀。招狀通常由法官或官員親自簽發,上面詳細列出了被告的姓名、罪名以及出庭時間和地點等信息,被告接到招狀后就必須按照指示前往法庭接受審判。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招狀這個成語屬于動賓結構,其中“招”是動詞,表示發出通知或傳喚的意思,“狀”是名詞,表示法律文書或訴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涉嫌盜竊被警方發出了招狀,不得不接受法庭審判。
2. 這個公司因為違反了法律規定,被工商部門發出了招狀,必須接受處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招狀”這個成語與法庭審判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自己接到了法院的傳票,需要去應對法律的審判和責任。可以通過制作關于法庭和審判的場景卡片或故事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與法律和司法相關的成語和法律常識,了解法院的組織結構和審判程序等內容,以增加對招狀這個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因為撿了別人的錢包,被老師發出了招狀,要去校長辦公室接受處罰。
2. 初中生:小紅因為在考試中作弊被班主任發出了招狀,不得不去面對學校的紀律委員會。
3. 高中生:小王因為酒駕被交警發出了招狀,必須去法院接受法律的審判。
4. 大學生:小李因為侵犯了他人的知識產權被對方律師發出了招狀,需要到法庭解決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