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板
成語(Idiom):插板
發音(Pronunciation):chā b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插入木板,形容在兩種相互沖突的事物中起調節作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插板出自《莊子·外物》:“插板之木,以為車輪之架,車輪雖大,而插板之木,微而不盈。故天下之人,莫不以輪為軸,以插板為車。”這里的“插板”是指車輪的架子上的小木板,它雖然微小,但起到了支撐和調節的作用。因此,成語“插板”比喻在兩種相互沖突的事物之間起到調和和調節的作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在矛盾、沖突的事物中起到調和、調節作用的人或事物。也可用于形容在兩個相互對立的觀點或勢力之間起到平衡作用的人或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古時候,有一位聰明的官員,他的工作是處理糾紛和矛盾。有一天,他聽到兩個村莊之間發生了嚴重的爭斗,雙方都聲稱自己是對的。官員決定前往現場調解。他仔細聆聽了雙方的觀點,并認識到雙方都有道理。于是,他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建議在兩個村莊之間插入一塊木板,象征著雙方的平等和和諧。雙方都接受了這個建議,并從此和平共處。這個故事成為了“插板”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公司的團隊中,他經常扮演著插板的角色,調和各種矛盾。
2. 在國際關系中,小國家常常扮演著插板的角色,起到平衡大國關系的作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木板插入兩個相互沖突的事物之間,起到調和和調節的作用。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調和”、“協調”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就像插板一樣,幫助我們解決了很多糾紛。
2. 初中生:在班級里,學生會主席經常扮演著插板的角色,協調同學們的矛盾。
3. 高中生:在家庭中,父母常常充當著插板的角色,調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