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跡
敬跡(jìng jì)
發音:jìng jì
基本含義:尊重他人的行為和言辭
詳細解釋:敬跡指的是對他人的行為和言辭表示尊重和敬意。它強調了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尊重,不妄加評論和批評。這個成語源于《禮記·玉藻》:“敬跡以為尊。”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禮儀觀念,體現了尊重他人、和諧相處的價值觀。
使用場景:敬跡可以用于形容人們對他人的行為和言辭表示敬意和贊賞的場景。比如,在工作中,當我們看到同事做出了出色的工作成績時,可以說:“我十分敬跡他的努力和才華。”又如,在學校里,當我們看到同學們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時,可以說:“我對他們的敬跡之情溢于言表。”
故事起源:敬跡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禮記·玉藻》。在這個故事中,孔子的弟子子路問孔子:“君子之道,敬而行之,跡可勿跡乎?”孔子回答說:“君子之道,敬而行之,跡可跡也。”這個故事強調了在行為上要表現出尊重和敬意。
成語結構:敬跡由兩個字組成,其中“敬”表示尊重, “跡”表示行為和言辭。
例句:
1. 我對他的敬跡之情溢于言表。
2. 他的努力和才華讓我深感敬跡。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敬跡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一個禮儀周全的場合,對他人的行為和言辭表示敬意和尊重,從而加深對敬跡這個成語的理解和記憶。
延伸學習: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其他禮儀觀念,比如“以禮待人”、“尊師重道”等,從而加深對尊重他人和和諧相處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對老師的敬跡之情溢于言表。
初中生:他的優秀成績讓我深感敬跡。
高中生:我敬跡他的勇氣和決心,他是我的榜樣。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