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而有徵
成語(Idiom):信而有徵(xìn ér yǒu zhēng)
發音(Pronunciation):xìn ér yǒu zh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具有明顯的跡象和征兆,可以作為判斷其品德、能力或真實意圖的依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信指言行,有徵指跡象和征兆。信而有徵表示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具有明顯的跡象和征兆,可以作為判斷其品德、能力或真實意圖的依據。這個成語強調了言行和真實意圖之間的一致性,以及人們可以通過觀察一個人的行為來了解他的內心和真實意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是否真實可信,以及通過觀察行為來判斷一個人的品德、能力或真實意圖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故事中,戰國時期的韓非子曾經說過:“信而有徵者,將信之也;不信而有徵者,將不信之也。”他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言行一致,就可以相信他;而如果言行不一致,就不能相信他。后來,人們將這句話加以發展,形成了成語“信而有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信而有徵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始終一致,信而有徵。
2. 通過觀察他的行為,我們可以判斷他的真實意圖,信而有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這個成語:
1. 將成語拆分為兩部分:信和有徵。想象一個人在說話的同時,身上散發出一種明亮的光芒,這個光芒代表著他的言行舉止。這樣的一個形象可以幫助你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2. 將成語與具體的情境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觀察一個人的行為,通過他的言行舉止來判斷他的品德、能力或真實意圖。這樣的情境可以幫助你記憶這個成語的使用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和歷史,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學習其他與信而有徵意思相關的成語,例如“言行一致”、“言行相符”等,可以拓展你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作文內容和他的平時表現相符,信而有徵。
2. 初中生:通過觀察他的行為,我們可以判斷他是否真心幫助別人,信而有徵。
3. 高中生: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可以反映他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信而有徵。
4. 大學生:在招聘面試中,面試官會通過觀察候選人的言行舉止來判斷他的能力和個人素質,信而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