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shí shì jīn guì ㄕㄧˊ ㄕㄧˋ ㄐㄧㄣ ㄍㄨㄟˋ石室金匱(石室金匱)
亦作“ 石室金鐀 ”。 古代國家收藏重要文獻的地方。《史記·太史公自序》:“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 司馬貞 索隱:“石室、金匱皆國家藏書之處。”《漢書·司馬遷傳》作“石室金鐀” 清 龔自珍 《尊史三》:“ 太史公 生 左馮翊 ,而長京師,誦古文於京師,仕則紬石室金鐀於京師,其兩世取師友……盡京師耆舊卿士。”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北江詩話》:“次則搜采異本,上則補石室金匱之遺亡,下可備通人博士之瀏覽。”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石室金匱
成語(Idiom):石室金匱
發(fā)音(Pronunciation):shí shì jīn k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寶貴的財富或珍貴的知識隱藏在不起眼的地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室金匱是一個比喻,它比喻寶貴的財富或珍貴的知識被隱藏在看似普通的地方。就像石室一般普通,但是里面卻藏著金匱一樣,人們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和利用身邊的資源,不要只看表面,而要深入探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隱藏的財富或知識,也可以用來告誡人們不要只看表面,要多思考,多探索,才能獲得更多的收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石室金匱的故事源自《晉書·劉琨傳》。劉琨是晉朝時期的一個將領,他住在山洞中的石室里。有一天,他的朋友來拜訪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石室內有一座金匱。劉琨告訴他,這個金匱是他的祖先留下來的,里面裝著他們珍貴的財富。這個故事通過描述石室和金匱的對比,告誡人們不要只看外表,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利用隱藏的財富或知識。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石室金匱的結構是“主語 + 謂語 + 賓語”,其中“石室”是主語,表示藏寶的地方,“金匱”是賓語,表示珍貴的財富或知識。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書房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里面卻是石室金匱,藏有許多珍貴的書籍和文件。
2. 這個小鎮(zhèn)雖然不起眼,但是里面的人才像石室金匱一樣,蘊藏著無限的潛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石室”和“金匱”形象化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普通的石室,里面放著一個金色的匣子,里面裝滿了珍貴的財富或知識。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意義的成語,如“珠固玉碎”、“藏龍臥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覺得我們班上的小明就像石室金匱,平時看起來很普通,但是他卻很聰明,成績總是很好。
2. 初中生:我喜歡閱讀,因為我知道書籍是石室金匱,里面蘊藏著無限的寶藏。
3. 高中生:大學的校園就像石室金匱,里面有豐富的學術資源和機會,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利用。
4. 大學生:我覺得實習經(jīng)歷就是石室金匱,通過實習可以獲得寶貴的工作經(jīng)驗和人脈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