跼趚
成語(Idiom):跼突(jū sù)
發音(Pronunciation):jū s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行走時姿態不穩,跌跌撞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跼突這個成語由“跼”和“突”兩個字組成。跼指蹣跚,行走不穩;突指突然,意為忽然出現。跼突形容人的行走姿態不穩定,跌跌撞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跼突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行走時姿態不穩定,或者形容某種行為或言談不穩重,不得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跼突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書·藝文志》中的一篇文章。據說,當時有一位名叫董平的文人,他的行走姿態非常不穩定,經常跌跌撞撞。有一天,他在街上行走時,被路人嘲笑為“跼突”。后來,這個詞成為了形容人行走不穩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跼突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單音節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走路跼突,像是喝醉了一樣。
2. 她的言談舉止總是跼突不羈,不夠穩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使用“跼突”這個成語的發音和基本含義來記憶。跼突的發音類似于“居宿”,可以將其聯想為一個人在居宿時行走不穩定,跌跌撞撞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跌跌撞撞”、“踉踉蹌蹌”等,以豐富詞匯量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他跑得太快了,一不小心就跼突起來。
2. 初中生(13-15歲):他在籃球場上跼突地奔跑著,讓人擔心他會摔倒。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行為舉止跼突,缺乏穩重和自律。
4. 大學生(19-22歲):他在面試中的表現跼突,給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