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羖皮
基本解釋
(1).五張公羊的皮。《孟子·萬章上》:“ 百里奚 自鬻於 秦 養(yǎng)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 秦穆公 。”《史記·秦本紀》:“﹝ 秦繆公 ﹞聞 百里奚 賢,欲重贖之,恐 楚 人不與,乃使人謂 楚 曰:‘吾媵臣 百里奚 在焉,請以五羖羊皮贖之。’ 楚 人遂與之。”兩說有所不同。后因以“五羖皮”比喻出身低賤之士或微賤之物。 唐 劉禹錫 《說驥》:“繇是而言,方之於士,則八十其緡也,不猶愈於五羖皮乎?” 宋 蘇軾 《送程之邵簽判赴闕》詩:“從來一狐腋,或出五羖皮。”亦作“ 五羊皮 ”。 唐 李白 《鞠歌行》:“ 秦穆 五羊皮,買死 百里奚 。”
(2).借指五羖大夫。 金 元好問 《解劍行》:“君不見, 秦 相 五羖皮 ,去時烹雞炊扊扅。”
成語(Idiom):五羖皮
發(fā)音(Pronunciation):wǔ gū p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外表看似威武而內心軟弱無能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羖皮是由“五”和“羖皮”兩個詞組成。其中,“五”表示數量,多指很多;“羖皮”是古代用來制作盔甲的獸皮。成語“五羖皮”形容外表看起來威武,但實際上內心軟弱無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外表威武但內心軟弱無能的人。可以用來指責那些只會吹牛逼而不具備實際能力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戰(zhàn)國時期,齊國有個人叫孟嘗君,他外表威武,但實際上內心軟弱無能。有一次,他在國君的面前吹噓自己的勇武,說自己能夠斬殺五頭羖(音同“估”)獸。于是,國君就派人去捕捉五頭羖獸,結果卻只捕到了一只。孟嘗君為了不讓自己的謊言被揭穿,就將這只羖獸的皮剪成五片,裝飾在自己的衣服上,以假冒成五頭羖獸的勝利。后來,人們就用“五羖皮”來形容那些外表威武但內心軟弱無能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羖皮的結構是“數詞 + 名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吹牛逼,說自己有多厲害,但實際上就是個五羖皮。
2. 這個領導嘴上說得很厲害,實際上卻是個五羖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五羖皮”與“外表威武,內心軟弱無能”這個意思聯(lián)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外表穿著盔甲,看起來很厲害,但實際上內心卻很軟弱,就像盔甲下面只有五張獸皮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紙老虎”、“紙上談兵”等,來拓展自己的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整天吹牛逼,說自己是五羖皮,但實際上一點都不厲害。
2. 初中生:他外表看起來很威武,但其實是個五羖皮,一點實際能力都沒有。
3. 高中生:這個人只會吹噓自己的能力,實際上就是個五羖皮。
4. 大學生:他表面上看起來很厲害,但實際上就是個五羖皮,一點真本事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