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違心之論(wéi xīn zhī lùn)
發音(Pronunciation):wéi xīn zhī l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違背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的言論或觀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違心之論是由“違心”和“之論”兩個詞組成的,違心指的是違背內心真實想法,之論指的是言論或觀點。違心之論表示說出與自己真實想法相悖的話語或觀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出于某種原因而不敢或不愿意說出真實想法,而選擇說出與自己真實想法相悖的話語或觀點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虛偽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違心之論最早出現在《東觀漢記·郭林宗議論》中。郭林宗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官員,他在議論朝政時,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故意說出與自己真實想法相悖的言論,被人稱為“違心之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獲得領導的賞識,不得不說出違心之論。
2. 有些人為了迎合他人的意見,常常說些違心之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的心被繩子牽引著,但他卻被迫走上了與自己真實想法相悖的道路,說出了違心之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心口不一”、“虛與委蛇”等,來拓展對于言行不一致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吃西瓜,但為了討好爸爸媽媽,我說我喜歡吃西瓜,這是違心之論。
2. 初中生:我不同意老師的觀點,但是我不敢直接反駁,只好說出違心之論。
3. 高中生:為了不得罪同學們,我只好說出違心之論,支持他們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