隳隤
成語(Idiom):隳隤(huī tí)
發音(Pronunciation):huī t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破敗、崩潰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隳隤是由兩個相同的字“隳”組成,表示破敗、崩潰的樣子。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事物的崩潰和毀滅的景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隳隤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建筑物、城市或者計劃等的破敗和崩潰。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身體或精神狀態的崩潰和衰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隳隤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文選·魯仲連》中。據記載,隋朝時,有一次大雨過后,一座城市的城墻因為長期沒有修繕而變得搖搖欲墜,最終崩塌了。這座城市的形象正好與隳隤的意義相符,因此人們用隳隤來形容這種破敗的景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隳隤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古老的城市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如今已經隳隤不堪。
2. 經歷了連續的失敗和挫折,他的信心已經隳隤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隳隤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座城市的城墻因為長期沒有修繕而變得搖搖欲墜,最終崩塌了,形成了隳隤的景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破敗、崩潰相關的成語,例如“摧枯拉朽”、“瓦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這座廢棄的房子已經隳隤不堪,一觸即倒。
2. 初中生(13-15歲):經過長時間的戰爭摧殘,這個國家已經隳隤不堪,急需重建。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事業遭遇了一連串的挫折,心靈已經隳隤,需要重新振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