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斟
基本解釋
指 夏 同姓諸侯 斟灌 和 斟鄩 。 夏 之時 寒浞 殺 后羿 而占有其妻室,生子 澆 及 豷 ,使 澆 率師滅 斟灌 、 斟鄩 。 夏 臣 靡 收二國遺民,滅 寒浞 而立 少康 。 少康 復滅 澆 ,使其子 后杼 滅 豷 , 夏 室中興。事見《左傳·襄公四年》。后因用“二斟”指忠心復國之師。 清 顧炎武 《感事》詩之一:“舊國仍三 亳 ,多方有二 斟 ?!?/p>
成語(Idiom):二斟
發音(Pronunciation):èr zh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斟酌、權衡事物時小心謹慎,不敢掉以輕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二斟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二”表示次數,即不只一次;“斟”表示斟酌,即考慮、權衡。二斟的含義是指在做事情時要多次斟酌、權衡,不能掉以輕心,要小心謹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二斟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勸告別人在做事情時要慎重考慮,不要草率行事。例如,在工作中,我們應該二斟自己的言行,以免給他人造成困擾或誤解。另外,在做決策時,也要二斟利弊,避免做出錯誤的決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二斟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的一個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叫主父偃的人,他在做官之前曾經是一個酒店的侍者。有一次,有一個客人來到酒店,主父偃為他斟酒,客人喝了之后,稱贊主父偃斟酒非常認真細致,沒有一滴灑出來。主父偃回答說:“在酒店工作時,我斟酒時從不敢掉以輕心,我斟酒時總是二斟的?!焙髞?,這個故事就成為了二斟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二斟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二斟”和賓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做決策之前,我們要二斟利弊,避免做出錯誤的決定。
2. 做人做事都要二斟,不可草率行事。
3. 他在工作中一直二斟自己的言行,以免給他人帶來困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二斟”與“小心謹慎”這個意思聯系起來記憶。想象在做事情時,我們需要斟酌多次,小心謹慎地權衡利弊,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謹慎、慎重相關的成語,如“三思而后行”、“謹言慎行”等,以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做作業時會二斟每一個問題,以確保答案是正確的。
2. 初中生:在選擇朋友時,我們要二斟他們的品德和行為,不要和不良的人交朋友。
3. 高中生:在考慮大學專業選擇時,我會二斟自己的興趣和未來就業前景,以做出明智的決策。
4. 大學生:在準備畢業論文時,我會二斟每一個細節,確保論文的質量和準確性。
5. 成年人:在職場上,我們要二斟自己的言行舉止,以保持良好的職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