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娑
成語(Idiom):邏娑(luó suō)
發(fā)音(Pronunciation):luó s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行為舉止拖泥帶水,缺乏果斷和決斷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邏娑一詞源于佛教梵語“l(fā)oka”和“sara”,意為“世界”和“流轉”,表示人在世界中徘徊、徘徊不定。邏娑形容人的行為舉止猶如在世界中流轉,拖泥帶水,缺乏果斷和決斷力。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的思維遲疑、行動猶豫、拖延不決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邏娑一詞常用于批評和諷刺他人行動遲緩、猶豫不決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做決策時猶豫不決、拖延時間,或者在行動中遲疑、拖沓不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邏娑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佛經(jīng)中,用來形容眾生在輪回中迷失不定。后來,這個詞被引申為形容人的行為舉止拖泥帶水、缺乏果斷和決斷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邏娑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邏娑不定,無法做出決定。
2. 這個項目的進展太邏娑了,需要有人來做出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邏娑”與“拖泥帶水”這個詞搭配起來記憶。想象一個人在泥濘的地面上行走,步履蹣跚、緩慢而拖沓,這樣就能聯(lián)想到邏娑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佛教中關于輪回和世界的概念,以加深對邏娑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做選擇時總是邏娑不定,不知道該選什么。
2. 初中生:我覺得他的決策太邏娑了,耽誤了整個項目的進展。
3. 高中生:面對人生的選擇,我不想邏娑不定,應該果斷地做出決定。
4. 大學生:在職場上,邏娑的人往往會錯失很多機會,我們要學會果斷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