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至客
基本解釋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 梁王 不悅,游於 兔園 。迺置旨酒,命賓友,召 鄒生 ,延 枚叟 。 相如 末至,居客之右。”后因以“末至客”為典實。 唐 劉禹錫 《和令狐相公謝太原李侍中寄蒲萄》:“昔年隨 漢 使,今日寄 梁王 ……慚非末至客,不得一枝嘗。”
成語(Idiom):末至客(mò zhì kè)
發音(Pronunciation):mò zhì k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在末路時,仍然能夠保持客觀、冷靜、坦然的態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末至客是由“末至”和“客”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末至”指的是最后的時刻,也可以理解為生命的盡頭。而“客”指的是客觀、冷靜、坦然的態度。因此,末至客的意思是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仍然能夠保持客觀、冷靜、坦然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末至客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面對逆境、困難或死亡時,能夠保持鎮定和冷靜的態度。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困境中仍然保持樂觀和積極的心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末至客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錄。這個成語的形成可能是通過對歷史上一些英勇、堅強的人物的贊美和描述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末至客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對絕境,他仍然保持末至客的態度。
2. 即使面對死亡,他也能夠保持末至客的心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末至客”拆解成“末至”和“客”兩個詞來記憶。末至可以理解為最后的時刻,客可以理解為客觀、冷靜、坦然。將這兩個詞結合起來,就可以理解為在生命的最后時刻能夠保持客觀、冷靜、坦然的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堅強、樂觀等主題相關的成語,例如“堅韌不拔”、“樂觀向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我能夠成為一個末至客,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夠保持冷靜。
2. 初中生:他在面對疾病的折磨時表現得像一個末至客,從不抱怨。
3. 高中生:面對即將到來的考試,我們應該像一個末至客一樣,保持冷靜和樂觀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