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àn yí bàn xìn ㄅㄢˋ ㄧˊ ㄅㄢˋ ㄒㄧㄣˋ半疑半信
同“ 半信半疑 ”。 唐 元稹 《古筑城曲》:“因茲請休和,虜往騎來過。半疑兼半信,筑城猶嵯峨。”《朱子全書》卷十六:“若他人聽過了,半疑半信,若存若亡,安得不惰。”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半疑半信
成語(Idiom):半疑半信
發音(Pronunciation):bàn yí bàn xì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某事或某人既有懷疑,又有相信的心理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半疑半信是由“半”、“疑”、“信”三個字組成的成語。指對某事或某人的真實性、可靠性持有懷疑態度,但又有一定程度的相信或信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半疑半信常用于描述對某種信息、觀點或人的看法。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對某個消息或某人的話語持有懷疑態度,但又有一些相信或信任,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表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半疑半信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班超傳》中。故事講述了班超接到一封信,內容稱有人發動叛亂,班超對信的真實性持有懷疑態度,但又不敢完全否定,最終采取了一些防備措施。因此,半疑半信成為了描述這種心理狀態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半”、“疑”、“信”三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話讓我半疑半信,不知道該相信他還是懷疑他。
2. 對于這個消息,我半疑半信,還需要進一步的調查確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半疑半信這個成語:
1. 將“半”、“疑”、“信”三個字分開記憶,理解其含義。
2. 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解釋這個成語的意思,加深理解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如“半信半疑”、“半推半就”等,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聽到這個奇怪的故事,我對它半疑半信。
2. 初中生:老師說的這個觀點讓我半疑半信,我需要自己去思考。
3. 高中生:對于這個新聞報道,我半疑半信,需要找更多的證據來確認。
4. 大學生:在面試時,我對面試官的承諾半疑半信,因為我需要了解公司的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