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露
基本解釋
◎ 閃露 shǎnlù
[play;reveal] 短暫地表現出
她嘴角閃露出一絲微笑
詳細解釋
閃現;顯露。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可惜的是大約作者過于珍惜他有限的‘哀愁’,不久就更加不欲像先前一般的閃露。” 巴金 《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這個參軍八年、負傷五次、不肯復員的人民功臣、講話有風趣,一張帶著堅決表情的臉上有一對閃露智慧光輝的眼睛。” 曹禺 《雷雨》第三幕:“無星的天空時而打著沒有雷的閃電,藍森森地一晃,閃露出來池塘邊的垂柳在水面顫動著。”
成語(Idiom):閃露
發音(Pronunciation):shǎn l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短暫地出現或顯露一瞬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閃露意味著某個事物或現象只在瞬間出現或顯露出來,很快又消失不見。它強調了時間的短暫性和事物的轉瞬即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或事物在短時間內展現出的一瞬間的光芒,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種情感或思想在短暫的時間內顯露出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五年》:“閃露”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原文是“閃乎其上者,露乎其下者”。這個成語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當時齊國的僖公在打獵時突然遇到了一場大雨,他躲在樹下,發現樹上的葉子都被雨水打濕了,但是樹下的土地卻干燥如初。僖公看到這個情景,感嘆地說:“閃乎其上者,露乎其下者。”意思是在短暫的時間里,雨水從樹上閃現而過,但是并沒有留下痕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詞組成,其中“閃”表示短暫、快速,而“露”表示顯露、展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天賦在比賽中閃露出來,讓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2. 這個藝術家的作品只在一瞬間閃露出真正的美,讓人難以忘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一個閃電劃過天空的場景,閃電一閃即逝,類似于“閃露”這個成語所表達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一瞥”、“一覽無余”等,擴展對事物短暫顯露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看到一只蝴蝶在花叢中閃露一下,然后就飛走了。
2. 中學生(13-18歲):他在演講比賽中的才華閃露出來,讓所有人都為之傾倒。
3.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這部電影中的主角的情感在片中一次次閃露,讓觀眾深受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