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踉踉蹌蹌
發音(Pronunciation):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走路不穩定,搖搖晃晃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踉踉蹌蹌形容行走時姿勢不穩,身體搖擺不定,步伐蹣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走路搖搖晃晃,姿態不穩定的情況,也可以用于比喻行動不穩定、缺乏決斷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二十三年》:“魯侯踉踉蹌蹌以至于衛?!睋f這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國君踉踉蹌蹌地走到了衛國。后來,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走路不穩定的樣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重復的詞語構成,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喝醉了,走路踉踉蹌蹌的。
2. 小孩子學步時常常踉踉蹌蹌,需要家長的扶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踉踉蹌蹌”與走路不穩定的畫面聯系起來,形象地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走路的成語,如“跌跌撞撞”、“搖搖晃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摔倒了,搖搖晃晃地站起來。
2. 初中生:他喝醉了,踉踉蹌蹌地走到了家門口。
3. 高中生:他心情糟糕,走路時踉踉蹌蹌,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