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君
基本解釋
《晉書·王徽之傳》:“﹝ 徽之 ﹞嘗寄居空宅中,便令種竹。或問其故, 徽之 但嘯詠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邪!’”后因作竹的代稱。 唐 岑參 《范公叢竹歌》:“此君託根幸得地,種來幾時聞已大。” 唐 白居易 《東樓竹》詩:“樓上夜不歸,此君留我宿。” 宋 蘇軾 《於潛僧綠筠軒》詩:“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 揚州 鶴?” 宋 姜夔 《念奴嬌·謝人惠竹榻》詞:“梅風吹溽,此君直恁清苦。”
成語(Idiom):此君(cǐ jūn)
發音(Pronunciation):cǐ j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某個人或事物非常突出、出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此指的是這個,君指的是人。此君表示某個人或事物非常突出、出眾,具有卓越的才能、品質或成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此君多用于褒義,用來形容人或事物非常優秀、杰出。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在某個領域的出色表現,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物的極高品質或效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此君最早出現在《詩經·邶風·君子偕老》一詩中,詩中描述了一個君子的品質和美好的婚姻。后來,此君逐漸演變成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非凡之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此君由兩個漢字組成,是一個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學者的才華出眾,真可謂是此君之輩。
2. 這部電影的畫面效果非常出色,堪稱此君之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此君理解為“此人”,表示這個人非常出眾。可以通過和“此人”相聯系來記憶此君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成語的起源和用法,可以進一步擴展對中國文化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小明畫的畫真漂亮,他是此君之才呢!
2. 小學生:我爸爸是個非常厲害的工程師,他的設計真是此君之作!
3. 初中生:這個學校的籃球隊實力非常強大,他們是此君之隊!
4. 高中生:這個作家的小說文筆優美,每一部都是此君之作!
5. 大學生:這位教授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非常有影響力,他是此君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