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羅
成語(Idiom):斯羅
發音(Pronunciation):sī l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或事物的形象、狀態、行為等顯得懶散、呆滯、無精打采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斯羅一詞源于佛經中的“斯羅陀”,原為佛教用語,形容人在修行中陷入迷茫、無精打采的狀態。后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懶散、呆滯狀態,缺乏活力和動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人的行為或狀態,表示某人沒有精神、沒有活力,表現出懶散、呆滯的樣子。可以用來形容學生上課時無精打采的表現,或者形容某個團隊工作效率低下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斯羅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佛教經典《大般涅槃經》。故事中,佛陀的一個弟子因為修行中的困惑而表現出懶散、呆滯的狀態,佛陀用“斯羅陀”來形容他的狀態。后來,這個詞被引申為成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懶散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斯羅是一個形容詞短語,通常用來修飾人或物的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無所事事,一副斯羅的樣子。
2. 這個團隊工作效率太低了,都已經有點斯羅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聯想到斯羅陀這個佛教經典中的人物,他因為困惑而陷入懶散、呆滯的狀態,從而記住斯羅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佛教中的《大般涅槃經》,了解更多關于斯羅陀的故事和佛教修行的相關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上課總是斯羅的樣子,老師都快生氣了。
2. 初中生:這個暑假我什么都沒做,整天斯羅在家里。
3. 高中生:考試前幾天我都沒有好好復習,結果考試時斯羅了一整天。
4. 大學生:這個學期我選了太多課,每天都斯羅到晚上才能休息。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