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體
基本解釋
(1).指《春秋》記述史事隱寓褒貶的五種手法。 晉 杜預(yù) 《春秋經(jīng)傳集解序》:“推此五體,以尋經(jīng)傳,觸類而長之。”參見“ 五例 ”。
(2).指漢字五種字體。篆書、八分書、真書、行書、草書。 宋 任玠 《玉海序》:“ 范度 《五體書》云:五體,曰篆、曰八分、曰真、曰行、曰草。”
(3).指漢字五種字體。真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 宋高宗 《翰墨志》:“士人作字,有真、行、草、隸、篆五體。”
(4).指四肢及頭。《起世經(jīng)》卷二:“復(fù)以五叉,磔其五體,極受苦毒。”《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回:“説得他悉心懺悔,五體皈依。”
英文翻譯
1.{中醫(yī)} five body constituents (tendon, vessel, muscle, hair and skin, bone)
成語(Idiom):五體投地
發(fā)音(Pronunciation):wǔ tǐ tóu d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極為佩服、敬仰或恭敬之情至極,以至于連五臟六腑都向地面傾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體投地源自于古代中國的一種表示敬意的方式。人的五臟六腑是人體內(nèi)的重要器官,也是人體的核心部分。當人們對某人或某事感到非常佩服、敬仰或恭敬時,他們的五臟六腑會向地面傾斜,表示自己的敬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五體投地常用于形容對某人的極度敬佩或?qū)δ呈碌臉O度欽佩。可以用于形容對學(xué)術(shù)、藝術(shù)、領(lǐng)導(dǎo)者等方面的敬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jù)說五體投地最早出自于中國古代的一種禮儀,古代人們在面對君主或有高尚品德的人時,會跪倒至地,將五臟六腑都貼近地面,表達自己的敬意。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體投地是由“五體”和“投地”兩個詞組成的,其中,“五體”指人的五臟六腑,“投地”表示向地面傾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表演讓觀眾五體投地,大家都對他佩服不已。
2. 她的勤奮和才華讓我五體投地,我真希望能夠像她一樣優(yōu)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五體”想象為人體的五臟六腑,而“投地”則表示向地面傾斜的動作。通過想象一個人在面對令人敬佩的事物時,五臟六腑都向地面傾斜,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xué)習(xí)其他與敬意、佩服相關(guān)的成語,如“五體不勤”、“五體不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老師講的故事真有趣,我五體投地地聽著。
2. 初中生:他的演講技巧非常出色,我對他五體投地。
3. 高中生:她的成績優(yōu)秀,我對她的學(xué)習(xí)態(tài)度五體投地。
4. 大學(xué)生:這位教授的學(xué)術(shù)造詣非常深厚,我對他五體投地。
5. 成年人:那個藝術(shù)家的作品讓我五體投地,我非常喜歡他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