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治
基本解釋
古指掌建邦的六典以佐王治邦國。泛指國家的政事。《書·周官》:“冢宰掌邦治,統百官,均四海。” 孔 傳:“天官卿稱太宰,主國政治,統理百官,均平四海之內。”《周禮·天官·冢宰》:“乃立天官冢宰,使帥其屬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國。” 鄭玄 注:“邦治,王所以治邦國也……故《大宰職》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
成語(Idiom):邦治(bāng zhì)
發音(Pronunciation):bāng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或地區的治理和管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邦治是由“邦”和“治”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邦指的是國家或地區,治指的是治理和管理。邦治表示國家或地區的治理和管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邦治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國家或地區的治理和管理情況。也可以用來討論國家或地區的政策和法律的有效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邦治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講述了齊國國君齊襄公因為治理不善而導致國家衰敗的情況。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國家的治理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邦治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邦”和“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好的邦治是國家繁榮和穩定的基礎。
2. 邦治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民的福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邦治”與“國家治理”聯系起來記憶。邦代表國家,治代表治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國家治理和管理的知識,學習國家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法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珍惜和維護好我們的國家邦治。
2. 初中生:邦治是國家繁榮的基礎,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
3. 高中生:邦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未來,我們應該關注國家的治理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