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録
基本解釋
從整篇文字里摘取重要的部分。 宋 蘇軾 《辨黃慶基彈劾札子》:“當時蒙朝旨節録臺諫所言 惠卿 罪惡降下,既是詞頭所有,則臣安敢減落。”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一·師弟相得》:“﹝ 焦弱侯 ﹞每歲必至吾家,留浹月,借觀書籍,時 焦 貧窶,至手自節録。”
節録(jié lù)
發音(jié l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
節約、節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
節録是一個表示節約、節省的成語。它強調合理利用資源,避免浪費。在經濟、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都可以運用到節録的理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
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或一個組織在使用時間、金錢、精力等資源時的節儉與節制。它可以用來表達對于浪費行為的不滿,或者鼓勵他人在生活中節省資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
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荀子·勸學篇》:“夫節録之為德也,猶砥行而求木也。”意思是說,節約是一種美德,就像磨刀尋找木材一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
節録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節(jié)意為節約、節省;録(lù)意為記錄、記載。兩個字的結合形成了節録這個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在生活中一直秉持著節録的原則,從不浪費任何東西。
2. 這個企業注重節録,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 在學習上要懂得節録時間,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用的事情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可以將“節録”這個成語與節約、節省的意義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印象深刻的形象。比如,可以想象一個人在一個大本子上記錄下自己節約的各種資源,以此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關于節約、節省的思想和價值觀。
2. 學習其他與節約相關的成語,如節衣縮食、勤儉持家等。
3. 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節録的理念,避免浪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要學會節録,不再浪費食物。
初中生: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從家庭生活中開始節録。
高中生:節録是一種美德,我們應該在學習中節録時間,提高效率。
大學生:大學生活中要懂得節録金錢,理性消費。
成年人:節録是一種生活態度,我們應該在工作中節録資源,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