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頽
成語(Idiom):摧頽
發音(Pronunciation):cuī t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摧毀、打碎、破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摧頽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摧”意為摧毀、打碎,第二個字“頽”意為破壞、崩潰。摧頽的基本含義是指徹底摧毀、打碎或破壞某物,使其無法修復或恢復原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摧頽常常用于形容某個事物被毀滅、破壞得徹底無法恢復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精神或道德崩潰,無法挽回的境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摧頽一詞最早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八年》。相傳春秋時期,齊國大夫狐突摧毀了楚國的城墻,讓楚國無力進行反抗,最終導致楚國被齊國滅亡。這個故事成為了摧頽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摧頽是一個形容詞+動詞的結構,用來形容某個事物被徹底摧毀、打碎或破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場火災把整個建筑物都摧頽了。
2. 他的犯罪行為摧頽了他的前程。
3. 戰爭使這個國家摧頽,人民流離失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摧頽”拆分成兩個部分,其中“摧”可以聯想到“破壞、打碎”,而“頽”可以聯想到“崩潰、毀滅”。通過聯想這兩個部分的含義,可以更容易記憶和理解摧頽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相關的成語,了解它們的起源和用法。同時,也可以學習更多關于中國文化和歷史的知識,以便更好地理解成語的背景和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颶風把房子摧頽了,大家都無家可歸了。
2. 初中生:這場地震摧頽了整個城市,人們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3. 高中生:這個政府的腐敗摧頽了整個國家的經濟,使人民陷入了貧困和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