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釭
基本解釋
冬夜的燈。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夏簟清兮晝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長!”
成語(Idiom):冬釭
發音(Pronunciation):dōng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冬天的燈盞,比喻寒冷的冬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冬釭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冬釭表示冬天的燈盞。在古代,人們用冬釭來照明,它是寒冷冬季的象征。這個成語比喻嚴寒的冬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寒冷的冬天,也可以用于比喻寒冷的環境或氣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哀公二十四年》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古代魯國的一位公主嫁給了晉國的君主,但她并不快樂。她每天晚上都點著燈盞,表示對故鄉的思念。有一天,她點燃的燈盞卻熄滅了。她非常傷心,因為她認為這是一個不祥的預兆,預示著她的父親即將去世。后來,這個故事被用來比喻寒冷的冬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冬(dōng):冬天;釭(gōng):燈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冬釭照亮了整個房間,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
2. 這個城市的冬天真是冬釭一樣的寒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冬釭”與寒冷的冬天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冬天相關的成語,如“冰雪聰明”、“寒冰無情”等,可以擴展你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冬釭的光芒照亮了整個村莊。
2. 初中生:冬釭的寒冷讓人感到不適。
3. 高中生:他冷漠的眼神就像是冬釭一樣。
4. 大學生:冬釭的寒冷并沒有阻止人們出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