笞掠
成語(Idiom):笞掠(chī lüè)
發音(Pronunciation):chī lü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笞掠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人的言語或行為粗暴、兇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笞掠由兩個漢字組成。笞意為用鞭子或棍棒打擊,掠意為掠奪、搶奪。合在一起,形容人的言行野蠻、兇狠、不講道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笞掠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人的行為或態度粗暴、兇惡,通常帶有貶義。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態度、言辭或行為粗暴、無禮,不顧及他人感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笞掠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李斯列傳》。故事中,李斯是秦朝的重要官員,他在宴會上對一位客人的言辭非常無禮,甚至動手打人。后來,李斯因為他的粗暴行為而被貶謫,成為了后世對于不講禮貌、兇惡行為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笞掠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笞”是動詞,意為打擊;“掠”是動詞,意為搶奪、掠奪。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笞掠態度讓人感到厭惡。
2. 領導的笞掠言辭讓員工心生恐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笞掠”與“粗暴、兇惡”的形象聯系起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手持鞭子,兇惡地向他人抽打,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笞掠相關的成語,如“笞殺”、“杖責”等,來擴展對于粗暴、兇惡行為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笞掠態度讓我害怕。
2. 初中生:老師對學生的笞掠行為是不可接受的。
3. 高中生:政府對于違法犯罪分子的笞掠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
4. 大學生:在公共場合中,我們應該避免使用笞掠的言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