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石經
成語(Idiom):房山石經
發音(Pronunciation):fáng shān shí j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經典著作或重要文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房山石經是指北宋時期尋求真跡的學者在北京房山發現的一塊石碑,上面刻有佛經。后來,人們將珍貴的書籍、文獻比喻為房山石經,表示其重要性和珍貴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重要的經典著作、研究成果或其他重要文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北宋時期,有一位名叫趙普的學者在北京房山發現了一塊刻有佛經的石碑,這塊石碑被稱為“房山石經”。由于佛經的重要性和珍貴性,人們將這塊石碑比喻為珍貴的書籍和文獻,形成了成語“房山石經”。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書是我們學校的房山石經,每個學生都應該好好閱讀。
2. 這篇論文被譽為該領域的房山石經,對研究有很大的貢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房山石經”與珍貴的書籍和文獻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房山發現了一塊刻有重要知識的石碑,以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房山石經的歷史背景和相關故事,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和其使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本故事書就像是我家的房山石經,我每天都會讀一遍。
2. 初中生:這本歷史書是我們班級的房山石經,老師說要好好學習里面的知識。
3. 高中生:這篇數學論文被認為是該領域的房山石經,對于進一步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4. 大學生:這本經濟學著作是該學科的房山石經,對于理解經濟學原理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