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造
基本解釋
◎ 末造 mòzào
[last phase of an age] 末世,末代。造,時代
晚清末造。——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詳細解釋
(1).猶末世。指朝代末期。《儀禮·士冠禮》:“公侯之有冠禮也, 夏 之末造也。” 宋 葉適 《寶謨閣待制中書舍人陳公墓志銘》:“蓋 魯 有 臧文仲 , 鄭 有 子產 , 齊 有 晏嬰 , 晉 有 叔向 ,四人者當 周 之末造,能新美舊學而和齊用之,尊奉前文而斟酌用之。” 清 趙翼 《過文信國祠》詩:“三百餘年養士恩,故應末造澤猶存。”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九章:“我不幸生逢末造,原想‘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2).謂不值得稱道或不重要的制作物。《后漢書·班固傳下》:“吾子曾不是睹,顧燿后嗣之末造,不亦闇乎?” 李賢 注:“非其盛稱 武帝 、 成帝 神仙 、 昭陽 之事也。”此指建筑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雜文》:“凡此三者,文章之枝派,暇豫之末造也。”此指文章。
成語(Idiom):末造(mò zào)
發音(Pronunciation):mò z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的末尾或最后一部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末造是由“末”和“造”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末”表示事物的最后一部分或末尾,“造”表示制造或制作。末造指的是事物的最后一部分或末尾的制作,也可以指事物的最后一個環節或步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末造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最后一部分或最后一個環節,表示事物已經接近完成或即將完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末造這個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尚未有明確記載。但可以從字面意義上推測,這個成語可能源自古代制作工藝或建筑工程中的最后一步或最后一部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末造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項目已經進入末造階段,很快就能完成了。
2. 他是這個團隊的末造環節,負責整理和歸檔工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末造與“末尾”和“制造”兩個詞進行聯想來記憶。末造表示事物的末尾或最后一部分的制造。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末造相關的成語,如“末節”、“末流”等,以擴展對末造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次寫作業都會等到最后一天,這就是我的末造習慣。
2. 初中生:這個故事的結局非常精彩,是整個故事的末造部分。
3. 高中生:大學錄取通知書是我高中生活的末造,代表著我即將進入新的階段。
4. 大學生:畢業論文是大學生活的末造任務,需要認真完成。
5. 成年人:這個項目已經進入末造階段,我們需要加快進度以保質保量完成。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