纈帛
成語(Idiom):纈帛(xié bó)
發音(Pronunciation):xié b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絲繩系住,比喻對人進行束縛或控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纈帛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纈指用絲線系住,帛指綢緞。纈帛合在一起,形容人被束縛得像用絲線系住的綢緞一樣,失去了自由。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人受到束縛、限制或控制,沒有自由自在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纈帛這個成語可以用在各種場合中,特別是在描述人受到限制或束縛的情況下。例如,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被規定的時間表、規則或約束所束縛,無法自由行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纈帛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相傳,齊國有一位名叫孟嘗君的貴族,他非常喜歡養一種叫做“纈帛”的蠶。這種蠶的絲線非常堅韌,可以用來制作高質量的綢緞。孟嘗君對這些蠶非常珍惜,每天都親自照料它們,以確保它們能夠產出最好的絲線。
有一天,孟嘗君出門辦事,不小心把門關上了。當他回到家時,發現家里的纈帛蠶已經死了,因為它們無法獲得自由,被絲線束縛住了。孟嘗君非常悲傷,他意識到纈帛蠶的命運就像被束縛的人一樣,失去了自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纈帛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組成。纈帛的結構簡單,易于理解和使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工作時間被纈帛般的規定束縛住了。
2. 學校的紀律對學生的行動起到了纈帛的作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可以將纈帛的意思與絲繩系住的綢緞聯系起來。想象一個被絲線束縛住的綢緞,無法自由展開,就像受到限制或束縛的人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文化和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纈帛相關的成語,例如“束縛”、“束手無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的要求讓我感到纈帛,我沒有時間去玩了。
2. 初中生(13-15歲):學校的作息時間讓我們感到纈帛,沒有太多自由支配時間。
3. 高中生(16-18歲):高考的壓力讓我感到纈帛,沒有時間去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
4. 大學生(19-22歲):實習的時候,我感到自己被纈帛般的規定束縛住了,沒有太多自由發揮的空間。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纈帛”這個成語,并且能夠在適當的場合中正確運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