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糧盡援絕
發音(Pronunciation):liáng jìn yuán ju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糧食完全耗盡,無法再得到援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糧盡指的是糧食耗盡,援絕指的是援助中斷。該成語形容人們所依靠的糧食和援助都已經完全耗盡,無法再得到任何幫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困境中無法得到任何幫助的情況。也可用于比喻某種資源或支持完全耗盡,無法再得到任何補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左傳·襄公四年》。當時齊國內亂,國庫空虛,無力提供援助給受困的國民。于是有人寫信給齊國國君,表達了人民的困境和需求。國君看到信后,深感愧疚,于是下令發放糧食,解救了人民,使人們再次得到了援助。這個故事成為了“糧盡援絕”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糧盡援絕是由兩個詞語組成的,其中“糧盡”是形容詞短語,意為糧食耗盡;“援絕”是動詞短語,意為援助中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災難面前,我們不能讓人民糧盡援絕。
2. 他的信用卡額度已經糧盡援絕,無法再繼續購物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在荒漠中迷失了方向,糧食耗盡,無法再得到援助。這種困境形象地表達了“糧盡援絕”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困境、援助相關的成語,如“水漲船高”、“雪中送炭”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在游戲中,我的生命值糧盡援絕,無法再繼續游戲了。
初中生:考試前突然發現書包里的筆糧盡援絕,我只能向同學借筆了。
高中生:面對家庭經濟困難,我們不能讓父母糧盡援絕,應該努力學習,爭取更好的未來。